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

天主殺掉埃及人的長子和軍隊,祂不慈愛嗎?




問:「天主殺掉埃及人的長子和軍隊,祂不慈愛嗎?」


1.          也許容我先講述「殺長子」及「殺埃及軍隊」的背景。那時候,以色列人在埃及境內人多勢眾,埃及人懼怕他們,便迫以色列人做苦工,並殺盡所有以色列人的男嬰。以色列人向天主求救,天主就為這些備受壓迫的奴隸出頭,派遣梅瑟向法郎傳話,叫法郎放走以色列人,不要再壓迫他們,但法郎不肯,所以天主就先後降下十個災禍,頭九個災難有些是自然界的災害,有些是發生在動物身上的瘟疫,生在人畜身上膿瘡,第十個就是「殺長子」。在降下十個災禍的期間,法郎多次答應放走以色列人(參出8:4,8:24,9:28,10:16-17,10:24),後來卻反悔(參出8:10,8:28,9:34-35,10:20,10:27),於是天主就降下另一個災難。「殺長子」之後,法郎放以色列人走了不久,轉頭又不甘於失去這大批奴隸(他們能提供大量的免費勞動力),便派軍隊追趕(參出14:5-8),以色列人渡過紅海之前,天主曾用雲柱把埃及軍隊和以色列子民整夜隔開,使他們彼此不能接近,以民過紅海後,埃及軍隊窮追不捨,最後海水回流,全軍覆沒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 由此可見,天主不是一開始就殺埃及人的長子和軍隊。在「殺長子」之前,天主先有九個較輕微的災禍,可惜法郎屢「勸」不改,多次反口覆舌,天主才得出此重手,降下「殺長子」的災難。倘若換了我們,恐怕埃及早就被人「誅九族」了。如果埃及軍隊不是鍥而不捨地追趕,肯在雲柱阻隔時回去,相信亦不會「戰死」於紅海之中。


3.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也不要忘記,慈愛的天主都有公義的一面,相比起埃及人殺盡所有以色列人的男嬰,「殺長子」對埃及人來說,可謂一項「不公平」的懲罰(或報應),因為埃及人「殺盡以色列人所有男嬰」,他自己「只有長子」被殺。埃及在當時猶如超級強國,其強勁的軍隊追趕那些包括婦孺在內的以色列奴隸,彷似一個孔武有力的大漢追擊幼弱婦嬬一樣,天主挺身而出,為以色列人「作戰」(參出14:14),淹沒埃及軍隊,亦代表著祂鋤強扶助,打擊不公義的強權,折斷奴役人的枷鎖,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 在新約的時候,啟示完滿了,我們由此看到天主是愛;但在舊約的時代,啟示並未完滿,有時會強調天主公義的一面。雖然,天主對埃及人都是予以重罰,不過,仍可見到祂是較為寬容的天主。

為何耶穌常用比喻來講道,使人看卻看不見,免得回頭而得赦免?

問:「為甚麼耶穌經常用比喻來講道?而在谷4:11-12耶穌又說:『對那些外人,一切都用比喻,使他們看是看,卻看不見;聽是聽,卻聽不明白,免得他們回頭,而得赦免。』為甚麼耶穌會這樣說呢?」

天主是看不見的,真理亦是無限的,這一切都超越人的理智,是人無法完全領會的,如果把他們直述出來,人便很難明白,所以耶穌經常用我們所能接觸到、經驗到的東西,作個比喻來講述天主和真理,好使人容易明白。


但為甚麼又會說「...用比喻,使他們看是看,卻看不見;聽是聽,卻聽不明白...」呢?因為耶穌知道有些來聽祂講道的人根本是「無心」的,他們沒有悔改的心,亦不會接受祂的說話,就好像有些人對電腦沒甚麼興趣,每次在電腦操作上遇到問題就請教別人怎樣解決,但卻無心裝載,沒好好學習,下次出現同樣問題時,又再去問人,次次如是,這些人聽是聽,但也聽不明白。所以,對那些無心跟隨耶穌的人,耶穌都是用比喻,他們聽不明白,亦不會去思索追問,聽完便算了,於是,其結果就是:他們不會回頭,亦因此得不到赦免。

科學既能研究萬物如何運作,我們還需說世上有造物主嗎?


問:「科學既能研究到世界上許多事物是如何運作和產生,那麼,我們還需說世上有造物主(天主)嗎?」

(這個問題亦可謂:「信神是否一種心理作用,信則有,不信則無?」)

 

讓我們先用一個例子來說明。你研究青馬大橋,你透過研究得知這條橋如何構造,橋上的鋼纜如何把橋身連接和吊起來,電線、電掣、燈泡怎樣連在一起,路牌如何放在適當的位置,畫上指示人們要去的方向……,當你研究得清楚,知道它是構造得多麼精密,相信你也對這條橋的構造和設計,不禁欣賞和讚歎。

 

可是,難道你就因為得知和讚歎它的構造而說「我們既能研究到這條橋是如何用各種鋼鐵水泥電線路牌拼揍而成的,我們無需說它是由人造出來的」嗎?當然不會!反而你更肯定它是由人製造出來的,而且製造者非常有智慧、有心思。或者你會推論說「這條青馬大橋之所以出現,只是各種鋼鐵水泥電線路牌『自然地、自動地』拼揍而成的」嗎?按常理也應該不會吧!

 

科學的確很有用,它能研究造物主(天主)所創造的萬物是怎生構造和運作,但科學幫助人了解各種東西的物理之後,並不能因此就證明「沒有造物主(天主),反而更加顯出有造物主(天主)才是合理

 

天主創造萬物,科學就研究萬物,天主和科學可以因為萬物而有關聯,不過,天主和科學又可謂兩個「範疇」,兩者並行不悖,可以沒有互相抵觸。

耶穌坐在聖父的右邊是甚麼意思?


問:「信經說的『耶穌坐在聖父的右邊』是甚麼意思?祂真的坐在天父的右手邊嗎?」


信經這句說話不是講「位置」,即不是說耶穌坐在聖父的右邊或左邊。就如中國人說「某某是我的左右手」,它的意思都不是講左邊或右邊,而是指「某某是我的得力助手」,猶太人的說話方式與中國人有點相近,但說「某人坐在我的右邊」,卻不是「得力助力」的意思,而是說「他與我有同等的地位」。


耶穌升了天,「坐在聖父的右邊」即是說祂與天父享有同等的地位、光榮和權能,因為祂是天主聖子,祂與天主聖父同性同體。[1]《天主教教理》第663條說:「如今,基督已坐在父的右邊。『在父右邊是指天主性的光榮和尊位,那位在萬世之前作為天主子、與父同性同體的,如今在降生成人,及祂的肉身受到了顯揚後,帶著肉身坐在那裡』。」第664條說:「坐在天父的右邊是指默西亞神國的揭幕,實現了達尼爾先知有關人子的神視:『那萬古常存者賜給祂統治權、尊榮和國度,各民族、各邦國及各異語人民都要事奉祂;祂的王權是永遠的王權,永存不替;祂的國度永不滅亡」 (7:14) 。從那時起,宗徒們便成了『萬世無疆的神國』的見証。」






[1] 李善修編著,《新編慕道者指南》,台北:方濟出版社,1996,第96頁

天主若不是三位三體又如何?


問:「假如天主不像傳統所說的三位一體,而是像摩門教所說的三位三體,又有甚麼不同呢?」


1.          這個問題能涉及的範圍很大,可以涉及多神論、無神論、進化論……,我們現在只集中在基督信仰的範圍內討論。


2.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天主不是三位一體,而是三位三體,則整個基督信仰和救恩都會不同!


3.          為清楚起見,也許先用李善修神父編著的《新編慕道者指南》,簡單講述「天主」和「三位一體」的意思。


4.          「天主是創造天地神人萬有的真神主宰,是他們的根源,也是他們的最終目的,沒有任何其他神人萬有是祂的根源在祂以上。祂是自根自本的真神主宰和造物主。所以祂親口告訴梅瑟說:祂名叫『雅威』,意即無始無終的自有者,自根自本的萬有真原。」(頁21)


5.          「凡是有理性生命者,有體也有位。體是什麼?體亦稱本體,就是構成該有理性生命者的基本要素,沒有它,該有理性生命者便不存在。例如人是有理性生命者,構成人的基本要素是人性,人性就是人的本體。人若失去了人性,就不是人了,便成了一個動物。什麼是位?位是在理性生命中的一個單位,稱為位格,他對有理性生命者的行動負責,對所負的任務也有完成的能力。比如人是有理性生命的,在人的生命中就有一個位,他對人的言行,無論好壞,都能負起責任,對所負的任務,也有完成的能力。為此我們說:這位先生、那位太太。」(頁29)


6.          「沒有理性的生物,例如禽獸蟲類,牠們只有本體,沒有位,比如狗」,牠有狗性,即牠有本體,但是如果牠咬爛你的東西,牠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所以牠沒有位。」(參頁29)


7.          「天主的本體就是祂的天主性。天主的位格不只有一位,而是有三位,因為天主是『自根自本』、無限無量、完美無缺的造物主」(頁29)。


8.          天主三位一體就是說:天主只有一個,但祂有三位。如果天主是三位三體,即是說有三個天主,那麼,他們每一個都不是最根源、最高的至上神,所以他們三個都不是真天主(這樣,信來幹啥?);此外,若說天主有三個,基督信仰也就由「一神宗教」變成「多神宗教」,一個國家如有兩個總統,就會分裂和混亂,若世界真是由多個神為主宰的話,則宇宙萬物不會秩序井然。


9.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聖父不是天主,那麼造物主是誰?萬物是由自己演變出來,還是怎樣?多神論、無神論、進化論可能有其他的看法,這些東西我們不在此加以討論,但對基督徒來說,假如聖父不是造物主天主,則整個信仰的內容全都變了!


10.      如果聖子不是完全的天主,那麼,祂降生成人之後的耶穌基督是甚麼?是半人半神,還是甚麼?初期教會用了幾百年的時間,肯定了耶穌基督同時是真天主,又同時是真人,即所謂「兩性一位」--「耶穌基督有兩個本性,即天主性和人性;兩者並不相混淆,卻結合於天主聖子唯一的位格中」(《天主教教理》第481號)。


11.      如果耶穌不是「兩性一位」,則祂給我們的救贖便會出現「問題」,若耶穌基督不是真天主/完全的天主,祂雖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,卻也不能救我們,情況就類似:孔子佛陀等世上的偉人也會死,但他們的死不能救贖人--因為這只是「人」的死亡!若耶穌基督不是真人/完全的人,則祂所做的救恩工程,便無法將(其)人性帶進天主性去,而且若祂只是神(不是人/沒有人性),則祂的死與我們關係不大,沾不著我們的邊際,還說甚麼「祂與我們同行,承擔人的苦罪」云云?


12.      聖神固然有其大能,不過,如果祂不是天主,只是一團力量,羅8:27怎可以說聖神「是按照天主的旨意代聖徒轉求」?聖神又怎能實現耶穌對門徒說的:「那護慰者,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,他必要教訓你們一切,也要使你們想起,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。」(若14:26)


13.      實在,聖神是有位格的。「位格」,簡單來說,是指一個有理性的個體(參台灣光啟出版的《神學辭典》第206條),所以,人有位格,因為他是一個個體individual,且是有理性的。聖神具有位格,弗4:30就說:「你們不要叫天主的聖神憂鬱,」可見祂會擔憂,有情感;聖神會向人說話,給人指示,宗徒大事錄清楚記載在安提約基雅教會中,當一些弟兄「敬禮主和禁食的時候,聖神向他們說:『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,去行我叫他們要行的工作。』」(參宗13:1-2)聖神也會帶領和引導著保祿的傳教旅程,可見祂有理性,宗16:6-8說:「聖神既阻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,他們就經過……;可是耶穌的神不許他們去,遂繞過米息雅……」宗徒大事錄也指出,聖神就是天主,當阿納尼雅夫妻想扣起田地的價錢時,伯多祿說:「阿納尼雅!為甚麼撒殫充滿了你的心,使你欺騙聖神,扣留了田地的價錢呢?……你不是欺騙人,而是欺騙天主!」(宗5:3-4)

天主怎樣按祂的肖像創造我們?

問: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樣貌,天主怎樣按祂的肖像創造我們呢?」

 
「天主照祂的肖像造人」(創1:26-28)並不是說我們面圓眼大的,天主也是面圓眼大。人按天主的肖像受造,表示由於我們相似天主,所以我們可以與天主交談[1],而且可以自由地回應天主[2]。此外,人類不是普通的受造物,他比其他受造物更為尊貴,因為他是天主的肖像,其他受造物卻不如此[3]。人按天主的肖像受造,正好代表天主治理萬物[4],人也確實受了天主這份任命,萬物是在他的權下(創1:2628)。最後,人是天主的肖像亦表示人與天主一樣有理智和意志,如此,他就能治理一切受造物了[5]

 

 

註:台北光啟的《神學辭典》第14條的(三).1.2說:「人是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(創一26~27);因此人有能力認識並愛天主;而且,人有資格在受造物中成為天主的代表。」



[1] 參威士德曼,《創世紀》,香港公教真理學會,第24頁。24/10/2008世界主教會議第十二屆大會致天主子民書第2號也說:「男人和女人既是『天主的肖像和模樣』(創1:27),所以帶有天主的印記,可跟他們的創造者對話,但也可因犯罪而遠離和拒絕祂。」
[2] 參天主教教理#2002
[3] 人的生命很寶貴,因他是照天主的肖像受造的(見創9:6),此思想可在韓承良,《創世紀釋義》,第144頁找到
[4] 參韓承良,《創世紀釋義》,第71頁
[5] 參韓承良,《創世紀釋義》,第71頁

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

天主教相信輪迴嗎?大爆炸理論支持輪迴的存在嗎?

問:「天主教相信輪迴嗎?聽說輪迴的存在已經為一些科學家所證實。」

天主教是不相信輪迴的,因為我們的時間觀(即對時間的看法)與輪迴的不同。輪迴的時間觀是沒有開始,也沒終結,就像一個(車)「輪」週而復始地轉動/迴轉,但天主教根據聖經的啟示,相信永恒的天主創造了天地萬物(包括時間空間在內),宇宙一開始那一剎那也就是時間(和歷史)的開始,到將來,世界也會有終窮的一天,那時它會歸向圓滿的境地,即聖經所說的「新天新地」(參閱默21),這亦是時間的終點(至於它是幾時則沒有人知道,參閱谷13:32)。雖然我們在時間內,看見每年是春夏秋冬地週而復始下去,但時間仍是前進的--1997年,1998年,1999年,這可謂螺旋式地前進。

    小弟孤陋寡聞,未聽過科學家已證實輪迴的存在,只聽過科學界對宇宙的來源有一個已被普遍接受的「大爆炸」的理論,它認為今天的宇宙是在大約120150億年之前,由一個「大爆炸」開始的,換句話說,宇宙是有開始的,而且不斷前進,至今已大約有120150億年的時間了,既然如此,我不知道輪迴如何跟「大爆炸」理論吻合了。

天主教不信輪迴,卻相信人是按天主的肖像受造,不是貓狗托世,做人只做一次(參希9:27),「沒有死後『再投胎』的事」(《天主教教理》第1013條)生命「冇take 2」,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很珍貴的,要好好生活才是。

天主教徒也善心,卻為何吃肉?

問:「動物有生命,佛教徒慈悲,就不殺牲,吃齋好了,天主教徒也善心,卻為何吃肉?」

的確,其他動物都有生命,人不應隨便捕殺牠們,植物一樣有生命,人也不應隨便傷害他們,但人是萬物之靈,他比其他動物(和植物)尊貴,為了維持人的生命,食用其他動物和植物是可以接受的.

耶穌曾學佛,並提倡素食嗎?聖經是抄佛教的嗎?

問:「聽說耶穌的生平事蹟,例如:瑪利亞生耶穌和耶穌12歲時已很聰明有智慧,及後傳道,上十架等等,與佛教釋迦牟尼相似,所以有人以為聖經是抄佛教的東西。又有人說耶穌在12歲至30歲的時候,去了印度學佛,且說耶穌也是個素食者,並提倡素食。這些說法的可信性高嗎?」

  首先要多謝提出「耶穌曾學佛」這個說法的人,因為即使他不信耶穌是天主,至少他都認為耶穌不錯,才會把耶穌跟佛祖相提並論。如果換了是西門慶,相信尊敬佛祖的人,都不會說西門慶是佛祖的跟隨者,以免「影衰」佛祖。

我對佛教的認識不多,但知道許多偉人的生平事蹟有些相近,並不為奇,尤其是他們長大後四處傳道,教化眾生(孔子都是如此),或在年少時已表現出聰明智慧。這是常有的事,不一定要說誰抄誰。

  至於瑪利亞生耶穌和耶穌上十架,是否與佛祖相似呢?我請教過一位很虔誠的佛教朋友,她表示釋迦牟尼並不像耶穌被釘十架般的殉道;有些書說在主前563年,釋迦牟尼的母親夢見一隻象進入她的肚腹,一段時間後,便生下了他,不過,瑪竇福音卻給我們指出,耶穌因聖神降孕而生於童貞瑪利亞一事,正應驗了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,而這個預言是在主前735733年期發出的,即比釋迦牟尼誕生的時間還要早大約160年。因此,「聖經是抄佛教的東西」之說,看來是難以成立的。

  聖經所載的耶穌生平事蹟,只有祂的童年史及其後的公開生活,對祂在12歲至30歲的事蹟並沒提及,耶穌會不會在這段時間去了印度學佛,做了佛門弟子,所以才如此了得呢?大概不會!因為如果耶穌曾經學佛,則祂的言論(包括遣詞用字)和思想(包括各種概念、對倫理生活的看法等等)難免會有佛教的色彩,可是,祂沒有!祂所有的卻是猶太人和舊約的思想風俗,例如祂所說的惡園戶的比喻(瑪21:33-46)和山中聖訓(瑪5),或是治好癩病人便叫他去找司祭檢驗,並獻上梅瑟所規定的禮物(谷1:44-46)……,通通都有猶太人和舊約的背景,毫無一點佛教的味道;撒杜塞人提出「七個兄弟先後娶了同一位女人,復活時那女人算是誰的妻子」的難題,耶穌的答覆(路20:27-40)不僅肯定那位「自有永有的天主」是存在的,而且也肯定「義人死後有復活永生」[1],這跟不信有造物真神卻相信人死後要輪迴的佛教思想,大相逕庭。

此外,耶穌在公開傳道生活之後一年左右[2],曾返回自己家鄉,但卻不受到同鄉的歡迎,這都顯出祂沒有離開過他長大的地方(加里肋亞的納匝肋)遠赴印度學佛,因為祂的同鄉聽了祂的講道之後,驚訝地說:「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?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?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嗎?他的母親、兄弟姊妹不是在我們這裏嗎?」(參閱瑪13:54-58,谷6:1-6)即是說:「我們清楚你的出身,你一直以來都只不過是個卑微的木匠,又不是受過高深教育的經師,為甚麼你竟然會那麼了得?」[3]於是便對祂起了反感!如果耶穌曾赴笈外地,「浸過醎水」,人們見祂學成歸來,聽祂講道如此了得,就不會這樣反感了。因此,「耶穌到印度學佛」這個說法看來不足為信。

  至於耶穌是否素食者,並提倡素食呢?應該不是!耶穌是猶太人,祂每年過逾越節時,大概與其他人一樣會吃羔羊,路24:42-43記載祂復活顯現給宗徒時,當著他們的面吃了一片烤魚,祂既吃魚和羊肉,又怎會是個素食者呢?眾所周知,耶穌曾以五餅二魚餵飽幾千人(瑪14:13-21,瑪15:32-39,谷6:30-44,谷8:1-10,路9:10-17,若6),如果祂提倡素食,那麼祂行此神蹟時就只用「餅」,不用「魚」了,而且祂教導群眾時也應該叫人不要吃肉,就連逾越節也不要吃羔羊,不過,祂卻沒有這樣的教導。


[1] 參思高聖經學會譯釋,《福音》,新約全書之一,三版,香港,6/1977,頁328-329909-910
[2] 思高聖經學會譯釋,《福音》,新約全書之一,三版,香港,6/1977,,頁205
[3] 同上,頁206539712

甚麼叫做『分別為聖』?天主教徒可以跟其他宗教互相交流嗎?

問:「甚麼叫做『分別為聖』?當基督徒與其他宗教互相交流信仰時,應怎樣『分別為聖』?」

  「分別為聖」在基督教十分流行,天主教內則較少聽到,它大概是來自舊約聖經,天主對祂的子民說:「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:你們該表現為聖潔的,你們應是聖的,因為我是聖的。」(肋/利11:44)「聖」除有我們平時所說的「神聖」之意外,其主要的意思是「分離、分開、不同」,依撒意亞先知書稱天主為「以色列的聖者」,意思就是「天主與萬物不一樣,世上沒有一樣東西相似祂,祂是與眾不同的」,天主的子民應是「聖」的,即天主子民應該與其他民族不同,不應混在一起,所以要「分別」開來,成「為聖」的。

 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和宗教的社會中,我們怎樣實踐「分別為聖」呢?有些人較著重從「人際關係」的角度來「分別為聖」,即認為(或強調)「分別為聖」就是不要與異教徒在一起,「在身體(的交往)上」要保持距離,這也是聖經所有過的做法,例如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,他們禁止充軍回國的以色列人與外族通婚(參閱厄上/拉10,厄下/尼13:1-3,23-31),有些基督教較為強調這個「人際關係」角度的「分別為聖」,所以,信主之後即使去泰國旅行觀光,都不會入廟看一看,也不主張與其他宗教攜手合作,一起為社會公益做點事,有些甚至連家中祖先的神主牌都拆掉,其實,祖先牌位只是記念先人、慎終追遠的一份孝思的表示而已。

  天主教(至少在香港)不及基督教有「分別為聖」這麼清晰的好詞語,幸好也有這個思想,它常是含蓄地表達出來。在彌撒講道中經常強調在世俗中生活的信徒要有愛,生活要有福音精神,即「在思想和精神上」不受世俗的取向和價值觀同化,我們可以說天主教看「分別為聖」時,會較強調「思想與精神」的角度,有點像中國人所說的「出於污泥而不染」,這也配合新約中的羅12:2所說的「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,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…」(1980年代香港天主教展開為期數年的大型「更新」運動,就是以這節聖經為出發點),和耶穌在若/約17:15所說的話:「我不求你(指天父)將他們從世界上撤去,只求你保護他們脫免邪惡。」

  如果某人對自己的宗教信仰只是一知半解,那麼,大概是不宜與其他宗教人士走在一起交流和討論信仰的(「人際關係」角度),因為的確有被「搞亂」(信仰)的危險,而且自己亦沒有甚麼(信仰)內容可與人交流和討論。若他肯定自己的信仰並對它有一定的認識,那麼,就無需迴避與其他宗教人士一起交流和討論了(「思想與精神」的角度),只要是互相尊重、開明、開放地進行,交流討論可幫助雙方對那無限而又超越的神,有更豐富的認識。梵二《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》第2號就指出,天主教在「不摒棄其他宗教裏的真的聖的因素」之餘,「天主公教在傳揚,而且必須不斷地傳揚基督,祂是『道路、真理與生命』(若14:6),在祂內人類獲得宗教生活的圓滿,藉著祂天主使一切與自己和好了。因此,教會勸告其子女們,應以明智與愛德,同其他宗教的信徒交談與合作,為基督徒的信仰與生活作見證,同時承認、維謢並倡導那些宗教徒所擁有的精神與道德(請留意,是「精神與道德」,不是汛神論和輪迴),以及社會文化的價值。」

  「人際關係」和「思想和精神」兩個角度各有其作用,它們如同一個銀幣的兩面,可以互相補足、彼此豐富的,無需對峙。

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

為煉靈奉獻彌撒和祈禱,如何幫助煉靈?



問:「為煉靈奉獻彌撒和祈禱,如何幫助煉靈?」

人的語言和理智都很有限,我們都是只能用某個角度來描述天主的事理,我想起我讀神學時,陳日君樞機教我們「末世論」,當中會談及煉獄,一方面煉靈在那裏作最後的淨化,按理是辛苦的,但越淨化也就越接近天主,最終完全淨化之後,便完全投進天主的懷抱/天國,所以,在某個角度之下,煉靈辛苦地受苦,也有積極的一面;而我們平常說用彌撒和代禱來幫助他們,好像是減輕他們的苦似的,若真是「減輕其淨化之苦」,反而好像對他們不太好--驟聽起來,有點矛盾哩!所以,我說「人的語言和理智都很有限,只能用某個角度來描述」。當然,「我們『平常說』用彌撒和代禱來幫助他們」,那是一種表達方式,『幫他們』的背後都是出於善意的。至於具體是怎樣幫助到煉靈,這是死後的情況,老夫就不清楚了。

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我不想跟朋友一齊撩女仔,與世俗混在一起,但如何堅持下去?


問:「我不想跟一些大學同學一起去『撩女仔』,亦不想學他們那樣對愛情抱住『玩玩下』的態度,但他們不認同我,還會笑我。自己會覺得孤單,如何堅持下去?」

作為基督徒,當我們要持守信仰,不想跟世俗混在一起時,的確是會孤單,且受著不少的衝擊,實在是不好受的!不過,別說做基督徒,就算只是做人,有些時候,不單只「會」,而且「要」擇善固執,孤身上路。

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跟隨世俗的精神就不會孤單和辛苦嗎?當然不是,就以「對愛情『玩玩下』」為例,若是一對男女是「玩玩下」,他們就較難有真愛,他們總會覺得對方只不過是「玩玩下」,不似真的,所以,自然不敢投放真感情,於是,他們也容易「散」/分手。但人的心靈不僅需要玩伴、也需要有人跟你傾心事,被對方深度地了解和接納,如果經常「玩玩下」,甚至經常換畫,每段關係都只停留在較表面的層次,那麼當事人也難免孤單,甚至更難與人建立一個較有深度的愛情關係(因為已習慣「玩玩下」)。相反,如果我們拍拖的時候是較為認真,不是抱著玩世不恭的心態,雙方所發展出來的感情和關係都會穩固些,當然,一段愛情裏面還有許多因素影響著它,但是,對方見你不是「玩玩下」,至少他對你都會較有安全感,敢投放真感情。所以,按基督徒的精神去待人接物,眼前可能少些「著數」(例如:身邊少些女朋友),但長遠而言,是「除笨有精」的。

此外,因為我們會面對著孤單和衝擊,所以,基督徒團體就很重要,加入一些會有信仰分享,會互相支持的教友組織,實在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。

祈禱當然亦不可或許,我們越與天主關係密切,我們就越有能力面對這些孤單和衝擊。祈禱時不僅求天主幫助自己,也可以把我們對事件的看法、感受、期望、需要、疑惑、困擾、矛盾、掙扎……全都告訴天主,有碗話碗,有碟話碗,這樣祈禱,有助我們疏導情緒,整理思路,接觸真實的自己,勝過只是求恩--求天主幫助我渡過難關。

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

人們每天都好忙好累,時間不夠用,錢不好賺,抽不出時間祈禱。如何調整呢?


問:「現在有許多弟兄姐妹每天都在報怨,好忙啊,好累啊,時間不夠用,錢不好賺,上班忙得要死,下班累的半死,抽不出時間祈禱。關於這方面的問題,我們應該如何去調整呢?」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人們忙碌不已的確是"難以處理",管見認為它也涉及許多東西,霎時間聯想到以下少許東西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一些忙碌中的祈禱方法──《愛吃人間煙火》其中一篇講及「生活忙碌,少靈修,兩者如何平衡?」現附上,希望對你有點用處.

3.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最好能認清我們那麼忙,是為了甚麼呢?忙於賺錢,是為了生活,還是面子,抑或甚麼?錢,面子…都是較「近」的東西,某程度上我們都需要它們,但較「遠」的,甚至是人生的終向呢,我們更需認清,當我們認清自己的終向,清楚自己到底要甚麼,最重要的又是甚麼時,我們就較容易從忙碌中作出調較,例如:我原來只需要"足夠"的金錢,而不需要"很多很多"的金錢,那麼,我不用花過多的時間在賺錢上;確立了終向,我們也就較不會只顧跟隨社會潮流,人忙我忙,人有我(又要)有;另一方面,冰山內的自我和渴求若能更為穩固,則我們也會較少受潮流影響,物質的追求也能減低,例如:對許多人(尤其是自卑)的人來說,有錢有權有地位時(這是冰山中的期待/期望),就代表有安全感或尊嚴/面子(這是渴求),但其實有錢有權有地位之後,因為沒處理渴求,所以仍未能解除心中的饑渴,有許多錢後仍拼命賺錢--自己也不知為何如此,但若滿足了安全感或尊嚴/面子的渴求,則錢權地位的追求就不用那麼強烈了,於是,行為上就無需拼命賺錢或用盡各種方法去爭權爭地位,時間精力都省下許多哩!當然,有時我們在某程度上會受環境限制,例如:環境實在太窮了,要養活家人,不得不做幾份工,既要做幾份工,自然時間少了,不過,我們仍可在被動中爭取最大的主動,即由我自己去選擇去決定自己要怎樣過活,而不是人云亦云,社會上人人有車,我雖不需要汽車,也得跟潮流去擁有一輛車.

4.          若清楚和確立天主是我們人生的終向,便能幫助我們在取用或放下世物時作出較正確的選擇(這其實是耶穌會的靈修),可參附上的拙作.不妨告訴教友們或拿這篇拙作給教友們分享,他們若接受這個看法(這是冰山中的觀點),那麼,看法一轉變,行為也會跟著轉變.